應我校文學院邀請,6月9日下午和10日上午,中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汪劍釗,中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秘書長劉文飛分別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漫談》和《20世紀俄羅斯文學漫談》的學術報告。報告拉開了2006年“文學院人文系列講座”的帷幕。
始于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以其權威性和高額獎金成為一項世界性文學事件,迄今為止共有102位作家獲此殊榮;百余年來,由于對文學“理想主義”的理解不同,歷年的諾獎評獎標準均有變化,獲獎作品也備受爭議。汪劍釗研究院在報告中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沿革作了詳細介紹,對諾貝爾文學獎的主題變奏問題作了深刻剖析。在談到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的關系時,汪劍釗期待中國作家以對文學和藝術的不懈追求向諾獎一步步靠近。
劉文飛研究院介紹了2006年“俄羅斯年”在北京的有關活動,結合對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的敘述,從僑民文學講到國內文學,從地下文學講到官方文學,直至俄羅斯詩歌的“白銀時代”,向聽眾展開了一幅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美麗畫卷。劉文飛還分別用“姍姍來遲的相遇”、“偷運軍火”、“導師和朋友”概括了中俄文化交流幾個時期的特點。